12月10日,時隔15年,非OPEC國家同OPEC國再次達成了減產協議。繼11月30日OPEC達成減產協議后,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也同意減產,石油減產已擴展到全球范圍,預計下周油價大漲模式將再度開啟。
據悉,歐佩克(OPEC)和非歐佩克(Non-OPEC)本周六(當地時間)達成了自2001年以來首次協議:減少石油產量共同和緩解全球過剩的局面 。超過兩年的低油價已經造成許多產油國家預算超支并導致部分國家社會動亂(比如委內瑞拉)。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爭論近一年之后,最終在11月30日簽署的協議。隨后,非歐佩克主要的石油玩家俄羅斯也同意合作,市場的焦點將逐步轉向協議的操作和如何遵守。
歐佩克在輸出配額方面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其中以沙特的巨大讓步作為主要推動力,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由于內亂而獲得豁免權,伊朗也爭取到了維持產量在380萬桶/日的極限目標。其他成員國大都獲得了減產4.5%的任務。
俄羅斯,盡管在15年前未能兌現與歐佩克合作的承諾,但此次預計將執行減產的協議。
“這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意義的會議,這將推動全球經濟,并將幫助一些經合組織國家(OECD)實現其通貨膨脹目標,”歐佩克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多在會談前對記者如是說。
歐佩克同意從2017年1月1日起減產120萬桶/日,其中最高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削減多達48.6萬桶。
兩年前的萬圣節“炸彈”
在過去兩年,沙特阿拉伯大幅提高產量以迫使美國頁巖企業等高成本生產商退出市場,在這個過程中石油價格下降了一半以上。油價從2014年下跌前的115美元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有時甚至低于30美元。而市場終于在過去半年看到了美國頁巖產量的實質性下降。
但油價下跌也嚴重地打擊了依賴石油的經濟體,包括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俄羅斯過去兩年的高通脹和盧布大幅貶值,沙特也開始動用外儲并大幅消減政府開支。由奢入簡難的日子促使兩個最大的原油出口國在15年后開始第一次石油合作談判。
除俄羅斯外,星期六的會談還包括非歐佩克成員:阿塞拜疆,巴林,玻利維亞,文萊,赤道幾內亞,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墨西哥,阿曼,蘇丹和南蘇丹。這些出席國在會后或發表評論或做出承諾。
許多非歐佩克國家,如墨西哥和阿塞拜疆,由于投資不足將面臨石油生產的自然下降。
上周五,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和伊拉克已經告訴美國和歐洲客戶,他們將減少2017年1月份的石油交付,表明協議履行后已經開始實質性削減。他們這次是玩真的,玩真的,玩真的。